顶点笔趣阁 > 大唐称心 > 第一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房谋

第一百四十九章 真正的房谋


  今日里房遗爱倒是难得高兴,毕竟在罗府“受折磨”这么久,他的耶耶房玄龄倒是第一次来看他。

  可以说房玄龄这个人是相当心疼孩子的人,为此是不忍心见到孩子吃苦还刻意不前来探望孩子。

  对于罗逸而言这也算是正常,毕竟房玄龄作为当朝二把手那确实是有几分不一样的姿态的。

  究其原因,罗逸算是比较的佩服房公之人。

  很多人说起房公,比如尉迟敬德,那都是会笑他怕妻子,但是罗逸却不觉得房玄龄胆小。相反他个人甚至是觉得房玄龄对于李二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重臣。

  比较这么一个人在贞观当了二十二年的二把手,其蕴含的能力以及深得李二的信赖也是可见一斑。

  那么,房玄龄这个人除了罗逸接触的这个样子,还是怎样的人?

  房玄龄,是一个“挑战礼教,专注夺嫡”的政斗策士,是一个“运筹帷幄,佐定天下”的开国谋士,是一个“君子务本,踏雪无痕”的治国总理,他在这三个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。

  房玄龄还是一个特别谦虚低调的人。李世民说他特别谦虚,“有决胜帷幄、定社稷功”,“与吾共取天下”,“从我平定天下,周旋艰险,玄龄之功,无所与让”,但是口不言功、推功于主。

  房玄龄作为大唐开国谋主、贞观首相、大唐第一名相、唐朝在任时间最长的宰相相,也就是长达二十二年,被从唐到清的官方政府认为是唐臣第一。

  他双商超高、平易近人、和蔼可亲、正直又不失变通,有很多先进的思想和行为甚至能与现代接轨:比如重商思想、国际关系处理思想、回家和女儿讨论朝政的先进做法等等。

  有人认为,他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:胆小。但罗逸的看法与此相反:罗逸认为房玄龄是一个有勇气的人。

  他最大的勇气,就体现在一直留下来主管朝政,直到去世。

  在开国战争中,作为秦王集团总参谋长、总秘书长、总人事部部长,房玄龄贡献颇多。不仅如此,他还一直参与谋划李世民的夺嫡大业,这些准备工作,为玄武门后李世民能够顺利控制内外局势,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  秦王府有三大军事谋士,房玄龄、杜如晦、薛收。后两者都是他在隋朝的密友,也是他推荐到秦王府的。

  他还为秦王府招揽了许多武将。有人认为,房玄龄与瓦岗群豪有乡党之谊,他“潜相申结”的多是这些人。

  而贞观时期,决策机构为政事堂,执行机构为尚书省。尚书省总辖寺、监、府、州而管辖实际政务。

  唐朝杜佑在《通典》中提到,唐朝虽然是群相制度,但在同一时期,“秉钧持衡”的宰相只有一、二个人:

  “然其秉钧持衡,亦一二人而已”。

  房玄龄就是主管朝政的那个人。

  他主管着决策机构政事堂,也主管着执行机构尚书省,绝大多数相权掌握在他手中。

  房玄龄的处境,究竟有多么“危险”呢?

  他足智多谋,且多年与李世民共事,很多时候应该能够猜透李世民的想法。而不喜欢被人“读心”,是人之常情。才智越高,越危险。

  其次他在开国战争中不仅是首席谋士,还是功臣集团大管家,李世民认为他运筹帷幄定社稷、地位可比萧何、开国功劳最大。功劳越大,越危险。

  再然后,他从遇到十八岁、刚刚起兵的李世民的时候,就开始了一系列操作,参与了李世民的各种夺嫡密谋。而深度参与密谋的大臣只有三个人: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。知道的越多,越危险。

  长孙无忌在贞观时期因是外戚要避嫌,长期赋闲,仅有三年时间从事实务;杜如晦在贞观四年病逝。

  而且他在隋朝时交游广泛;武德时向李世民推荐了很多人。贞观时期,他与许多重臣,是旧交、是好友,关系密切。人脉越多,越危险。

  期间,他主管朝政,贞观相权,绝大部分掌握在他手中。权力越大,越危险。

  一个人能够主管朝政长达二十二年,本身就不容易。贞观元年、二年,武德旧臣尚在,他虽然不是名义上的首相,但却是实际上的“灵魂首相”,控制了政事堂。

  贞观三年,李渊的残余力量被清除,他成为名正言顺的首相,一直当到贞观22年去世。

  而宰相一般的任期是多少年呢?四五年。可以说主管朝政的时间越长,越危险。

  如果单单看这些条件,房玄龄处境的“危险”程度,已经仅次于历史上的一些真正的“权臣”了。所以支撑他坚持下来的,一是他的为民之心、报国之志,二是他与君主李世民的志同道合、互相信任。

  那么如何认为房玄龄是一个“一片丹心图报国”的人呢?

  因为这是他一贯的人设。

  隋朝时期,房玄龄在洛阳游历期间,朋友李文博去看他。他急切地问李文博:“你为国家做了多少好事?”

  这是他最关心的话题。

  《隋书·李文博传》:在洛下,曾诣房玄龄,相送于衢路。玄龄谓之曰:“公生平志尚,唯在正直,今既得为从事,故应有会素心。比来激浊扬清,所为多少?”

  那么为何说他和李世民是互相信任的呢?

  因为他是李世民的亲信代表,是“皇党”;也是相权、官僚体系的代表。这个话题不是本篇重点。但他相信李世民,不等于他相信封建王朝与皇权。

  李世民是皇权的其中一任代表,总会去世的。

  而皇权会一直存在,会换其他代表。

  上面对人物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分析,是我的主观猜测,不强求读者相信。房玄龄也可能是个不顾性命的官迷;也可能和李世民关系微妙、甚至互相猜嫌,但又不得不终生合作。

  水满则溢、月盈则亏,这是华夏历史规律。处境危险的人,多数会走向灭亡。

  仅仅靠着某一代君主的信任,是不能与历史规律相抗衡的。房玄龄也是一个丈夫,是一个父亲,他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。

  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一,不会不懂这一点:身份敏感、长年主政的大臣,多数会给自己、会给子孙后代埋下隐患。

  但他依然选择一直留下来,兢兢业业,为国为民。

  所以房玄龄是一个有勇气的人。

  这种勇气不只体现在一直留下来为国为民,还体现在:

  他在贞观初主管裁撤官吏,把两千多中央官吏裁撤到了六百多人。

  褚遂良提到房玄龄在贞观初“甄吏事君”,所以精简官员的名单,应该是房玄龄带头拟定的。这是得罪人的活儿,危险,很容易被别人记恨。

  随后贞观时期,他一直为国举贤。房玄龄本传记载他“不以己长望人,取人不求备”。

  李世民曾写诗赞美他举荐贤才:

  太液仙舟迥,西园隐上才。

  未晓征车度,鸡鸣关早开。

  史书、墓志也多次提到他推荐、提拔了某某某。

  如张弼的墓志中说,房玄龄对他“许以台衡之器,勖以霄汉之期”,这之后,张弼升官成了从六品上的卫尉寺丞。

  推荐人才,这是他额外进行的工作。

  多推荐、提拔人才,也是要额外担责的,也会增长所谓的“势力”,给子孙后代埋下隐患。

  随后,他一直致力于联络上下,成为君臣沟通的桥梁。

  萧瑀说,房玄龄与众臣如胶似膝,关系密切。房玄龄在下朝后,还常带着同僚去听高僧讲座,培养感情:

  “每有胜集引诸寮采预听法筵。日下当时以为荣观之极也。”

  这也是他额外进行的工作。皇权与官僚系统有对立属性。

  这活儿也不好干,干不好,很容易里外不是人。当然,他干得很好。

  房玄龄在贞观二十年之时,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,自己跑回家中,李世民只好去接他。

  有人猜测,很有可能是房玄龄反对李世民征高丽,才跑回家不出来。这也是他勇气的表现。

  后避位不出。久之,会帝幸芙蓉园观风俗,玄龄敕子弟汛扫廷堂,曰:“乘舆且临幸。“有顷,帝果幸其第,因载玄龄还宫。

  有人认为,房玄龄胆小,主要表现在“进谏少”。

  然而:他是主管朝政的那个人,决策须由他通过。他为何要去反对自己通过的决策呢?

  其次他是“二把手”,身份敏感,不适合在公开场合和皇帝唱反调,只能委婉提醒皇帝。

  那么说他因为善于谋略,所以是不敢担责任的胆小的人,这个逻辑,罗逸不敢苟同。

  有时候聪明人就是这样,思考得比别人多,一件事能拿出五六个主意来:风险小的收益小的;风险大收益大的;要依靠巧合因素的,等等。

  一个谋士,多拿出几个主意让领导选,这不是证明这个谋士很优秀吗?

  房玄龄当宰相时,和当谋士时,又不一样。这是两个职业。

  房玄龄传盖章:玄龄当国,夙夜勤强,任公竭节,不欲一物失所。

  墓志盖章:当朝作纪,巨细平分;体国推诚,鸿纤必举。

  房玄龄贞观时期主管朝政,难道不做决断?

  杜如晦贞观四年已经病逝了。房玄龄总不能把所有的大事小事都让李世民决断吧?这是想累死李世民?

  贞观五年,房玄龄不听萧瑀的,萧瑀还不高兴了。这事儿萧瑀传就有。

  而且,李世民出去巡游、打仗,都是房玄龄监国、居守,各种史料可以证明。

  那么,房玄龄凌烟阁排第五,所以功劳不大?

  首先凌烟阁排名并不是按照功劳大小来的,而是在李世民选出二十四名功臣之后,按照当时的官爵,也就是最高虚衔排名的。

  当时已经去世并获得死后赠官的人,自然可以凭借死后赠官优势,排到前面。

  三公是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。太尉高于司徒,司徒高于司空。贞观十七年画凌烟阁之时,太尉空阙,外戚长孙无忌是司徒,房玄龄是司空。已经去世的李孝恭、杜如晦、魏征三人,去世后的赠官是“赠司空”。

  所以虽然房玄龄当时才是真正的司空,李孝恭、杜如晦、魏征是“赠司空”,死后赠官含金量远远不如真正的官职,但出于死者为大的原则,房玄龄排在第五。

  而且李世民多次盖章房玄龄是功劳最大的开国功臣:今玄龄等有决胜帷幄、定社稷功,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。

  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,房谋杜断里的房谋是更重要。因为李世民也是果断之人,杜如晦早逝,李世民可以代替杜如晦的角色,“房谋李断”。

  如果君主更善于出主意而优柔寡断,那么就是杜断更重要。政治合作伙伴不仅仅要看硬实力,还要看能否取长补短。

  李世民起兵两三个月,房玄龄就跑过去当上了“谋主”;房玄龄贞观二十二年病逝,不到一年,李世民也病逝了。他基本给李世民当了一辈子的大管家,他出现和离开的时间,也很适合。而且房玄龄比较足智多谋,不是传统儒家思想。李世民需要的首席谋士,不能太传统,否则不会帮着出夺嫡点子。这个特点也适合。

  因此,综合来看,罗逸觉得他很难不佩服房公。

  很多人都说穿越大唐首选靠山是老程程知节,但是在罗逸看来,其实要选也是选房公。

  毕竟历史上的房公也是推举了相当多的人才基本上也是不问出身,只需要通过其“面试”。

  而这也是房玄龄现在如此欣赏他的原因。

  “罗逸,遗爱这几日表现如何?”

  “刚来的时候一天哭好几次,现在倒是不哭了,就是还显得有些委屈。”

  罗逸此时算是笑了声,对于房玄龄也是老实回答。

  而这样的回答对于房玄龄这个做父亲的其实反倒是一种宽慰。

  “那看来,以往是我错了呀。我不该太过于骄纵他的。”

  “这不是房公的错,毕竟房公还得为了大唐社稷不是?”

  “倒是没你说的这么伟大。”房玄龄是摆手笑道:“不过既然罗逸你都如此说了,那我也该更加的努力才是。”

  罗逸自然是眨巴下眼睛,敢情这劳模宰相还认为自己不够努力?


  (https://www.ddbiqutxt.com/chapter/24965_662114131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iqutxt.com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i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