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豺狼佳人 > 第687章 量身定制阵法家

第687章 量身定制阵法家


至于诸葛亮,自然是很能战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陈寿在《三国志?诸葛亮传》又对诸葛亮有这样的评论,“识治之良才,管、萧之亚匹矣”,“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意思就是诸葛亮这个人啊,治理天下的能力也就比管仲、萧何差点了,但是打仗他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各种论据一地,双方都不能说服谁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争论后世虽然纷纷扬扬,但在没有尝过诸葛亮的手段之前,马忠也不好说哪个对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要是从历史的轨迹来看,马忠觉得,这两种说法,其实都对。

        单说诸葛亮最为人诟病的六出祁山吧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。

        快五十的人了,好不容易艰难的从蜀道中跋涉出来,一口大气还没喘匀呢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准备要打得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就投降了,热烈的投向了他的怀抱。

        整整三个郡,蜀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做好,就已经实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这纯粹是魏国作死,《魏略》中是这么记载的,“始,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。备既死,数岁寂然无声,是以略无备预。而卒闻亮出,朝野恐惧,陇右、祁山尤甚,故三郡同时应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意思是魏国的君臣认为,整个蜀国小集团,也就刘备算个英雄,剩下的那些人算个吊啊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加上蜀国一开始十分乖巧,根本就没有做什么防备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实际上,蜀国在进行了激烈的内斗之后,又马不停蹄的解决的南方的边患。手中的士兵经历了一系列的锤炼,军队的士气已经从夷陵惨败中恢复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面对这样场面,诸葛亮当时就木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意思,我回去就行了呗?

        回头瞧了一眼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“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,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亮有些崩溃,要不接着打打看?

        结果,步子迈大了的诸葛亮,前军都督马谡被张颌一通碾压,直接完爆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次北伐就这么无疾而终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让诸葛亮有些不能接受这个现实。

        我这是多好的开局啊,怎么打成了这个样?

        到了要过冬了,听说曹魏和孙吴死磕起来了,赶紧又偷空来摸了一把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因为带的粮草很少,魏明帝御驾亲征还没走到地方,诸葛亮已经饿了回家吃饭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第三次,诸葛亮仔细思考后,决定先推外塔,然后上高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在建兴七年年春天的时候,派陈式攻取武都、阴平。这俩地方地处陇南,和汉中离的很近,魏国防守起来比较麻烦。诸葛亮没费多大功夫就打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第四次是魏国为丢外塔动了一次报复,司马懿、曹真、张颌跑来一起打团。魏军气势汹汹的杀奔过来,结果诸葛亮打得毫无压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就在那一役,竟然连下了三十天大雨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“会大霖雨三十余日,栈道断绝”

        之后的两次北伐,诸葛亮一次拿出了木牛,一次拿出了流马,和对面结结实实的打了两次攻防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也都没什么确信的战果。

        战斗的细节可以考证的不多,但是有一点却很值得玩味,那就是在这几次大战中,诸葛亮虽然进攻上有些乏力,但是却两次反杀,分别干掉了王双和张颌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在进攻上没变现出什么天赋和才华的诸葛亮,为什么会拥有反杀的属性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因就是,诸葛亮是一个和马谡极为相似的类型。在临阵的时候可能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,但是在自己做好军事预案的情况下,却能表现出一流的才能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就是马忠给马谡开出的良方。

        或者换一个说法,既然你临战的时候推导的慢,你可以提前预备一些公式呀。

        到时候遇到什么状况,直接往里面代入就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代的战斗,讲究打前先要布阵。

        后世人可能会很不理解,怎么可能打得那么机械。这岂不是束缚了自己的手脚?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这就是没有用时代的观念来看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在这个时代,在战场上实现精确地指挥是很难的,要想执行一定的战略意图,必要要有足够的军事预案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,我军冲锋的时候用谁做先锋,对方冲锋的时候我用谁去迎敌,我的骑兵摆在哪儿,弓箭手摆在哪儿,进攻的时候怎么打出最高的dps,撤退的时候用哪些没价值得部队制造牵制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就是军事预案,这些军事预案表现在古代的战阵中,就体现在列阵上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古代的战争小说,时常会出来穿道袍的登高一望,这是某某某某阵,如何如何破。

        各类的传奇小说中,也有类似破这阵那阵的桥段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这些并不浮夸,就是来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。

        阵法的比拼,双方对阵法的理解,就体现了双方的战斗思路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忠要把马谡培养的方向,就是做一个手中拥有大量阵图的阵法家。

        特别是马谡作为一个“纸上谈兵”水准很高的战术大师,他完全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合适的军事预案,这样在遇到不同的情况的时候,马谡就可以部分的预案,应对生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方法,和后世的参谋制度不谋而合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谡得了马忠的提醒,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个思路完全是为他量身订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在整个行军过程中,马谡一直在不停的盘算自己手中有什么样的牌,遇到各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。

        特别是马忠临行时扔给他的四个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假如对方的大量骑队猝然而至,你该如何反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假如你还没能立营,你要选择什么要的位置应对大量的骑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对方合围你,你能守多久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如果你打败了,你该怎么撤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四个问题其实就是马谡在街亭之战连续犯下的四个错误。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气势如虹,结果毁在马谡手里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忠这次对抗张辽的讨伐,也是孤注一掷,拿出了血本,他可不想重蹈诸葛亮的覆辙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谡骑在马上边行军,边摇摇晃晃的盘算。

        岑狼见了有些好笑,“参军,你倒是把主公的架势学了个十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?”马谡刚好理清一段思绪,好奇的问道,“什么架势十足?”

        岑狼大咧咧的说道,“主公平日里没事,也喜欢这样胡乱算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ddbiqutxt.com/chapter/45808_14097334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iqutxt.com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i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