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铁血趟大明 > 第七章 咖啡与军制

第七章 咖啡与军制


大明王朝,金陵城外,周家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手拿流星弯月刀,喊着响亮的口号,前方何人报上名儿,有能耐你别跑。我一生戎马刀上飘,见过英雄弯下小蛮腰,飞檐走壁能飞多高。我坐船练习水上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阵嘹亮的歌声在周家庄内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家庄外,一行三人正行到了与周家庄相邻的交界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爷,那周家庄的家丁在练武。”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汇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中间的那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点点头:“去看看!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一行三人便向着周家庄的大门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请问你找谁?”守门的是周十二。

        管家上前一步:“我们是隔壁农庄的亲戚,听到你们唱的歌很有意思,所以便过来拜访庄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是我们周家庄护庄队的队歌。”周十二得意的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何人所作?”老爷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是我们的少爷,也是我们的庄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时,刚好周子轩从练武场出来,看到大门有人,便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少爷,他们是隔壁庄子的亲戚,被我们的队歌吸引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看着眼前的三个人,都不是平凡之辈。顿时,对这几个人好感倍增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生周子轩,字致远。”周子轩行礼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那管家退后一步,挡在周子轩的前面:“周庄主,我家老爷感到你们家丁唱的歌,有故事,所以前来一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请进!”周子轩连忙伸出手,做了一个请的动作,在前面带路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行人来到了客厅,分宾主坐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铃儿,上咖啡!”周子轩喊了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少爷,来了。”小铃儿急忙托着一个木盘子,上面有一个玻璃壸,四个瓷杯,从屋内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挥挥手,让小铃儿退到了一边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亲自拿起玻璃壸,向着四个瓷杯中到入了咖啡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,拿出了一小瓶牛乳,给每个瓷杯中加入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又用一小碟,上面放了一些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给客人呈上!”周子轩吩咐小铃儿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咖啡放到了客人的面前,那浓郁的香味是扑鼻而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老爷皱了皱鼻子,看向了身边的那个管家。

        管家摇摇头,表示不知是何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他们看向了正在用木勺加糖,又用木勺拌动的周子轩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心里暗笑道:不知道怎么用了吧!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周子轩停止了拌动,端起了瓷杯,喝了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喝进的那一刻,周子轩闭上眼睛,享受着那美味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的动作,让那老爷的喉咙滚动了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那飘起的香气,直让人欲罢不能!

        管家已经看到了老爷的表情,他连忙拿起了自己的杯子,喝了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苦!”管家喊出声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哈!不是这样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走到了管家的身边,用木勺勺了一勺糖,又倒了一点牛乳。然后搅动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再喝试试!”周子轩做了一个请的动作。

        管家再一次端起瓷杯,闭着眼喝了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喝完后,管家哒吧着嘴唇,又喝了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人间极品!可以喝。”管家喝了半杯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后,他便来到了那老爷的身边,帮忙加牛乳加糖。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慢慢地端起杯子,轻轻地喝了一小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苦中有乐!苦后是香甜。这茶叫什么名字?”那老爷说了评语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是一种饮品,名叫咖啡。来自于大洋彼岸万里外的奥斯曼帝国。”周子轩介绍了咖啡的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咖啡对皮肤有益处。咖啡可以促进代谢机能,活络消化器官,对便秘有很大功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咖啡可以消除疲劳。要消除疲劳,必须补充营养、休息与睡眠、促进代谢功能,而咖啡则具有这些功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咖啡具有护心、强筋骨、利腰膝、开胃促食、消脂消积、利窍除湿、活血化淤、息风止痉等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咖啡性温,味甘苦,有提神醒脑、利尿强心、促进消化、消脂去水肿的功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看着周子轩:“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解释道:“我认识一位闯海十多年的朋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代,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,很多的冒险者,走出了国门,闯海去寻找世界的奥妙。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点点头:“眼界不错!有功名在身?秀才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家少爷是举人。”周子轩身后的小铃儿抢着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举人?今年贵庚?哪年中举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今年十八岁!三年前中举,中举后家父仙逝,我便守孝三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看着周子轩说:“听闻过周德海的事,你恨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为人子,杀父之仇,怎能不恨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恨谁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贪官污吏之辈,草菅人命之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玩味地看着周子轩说:“诬陷是一种罪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不需要诬陷!”
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,周子轩讲了父亲的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
        讲了谁买通自己的庄户下毒毒杀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讲了刑部如何调查二狗毒杀之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讲了刑部的人假扮土匪,夜袭周家庄。

        讲着讲着,周子轩叹息道:“这世间,一个贪字了得,让那些官儿的心都变黑了。一个权字了得,让多少人家家破人亡。唉,不说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:“你是不幸的,但也是幸运的。在几番的危险中,能保得一条性命,幸也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是幸运,而是自醒。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,我早就不在人世了。”周子轩不相信什么天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也对!见解独特,眼力不差。难怪能十五岁中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中举很难吗?”周子轩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哈!中举不难,天下中举几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不是难度,而是名额。中举的名额在那里,只能录取这多人。所以就成了难度了。就象金子,存货少,所以贵重,铜的量大,所以一般,树木到处都是,所以不值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点头:“让我有点兴趣了。我问问你一件事,最近很多人都要求迁都金陵,你对大明迁都一议如何看?”

        明都迁都北平之后,已经过去了五朝,由于北平的气候很差,所以许多的大臣都在上言,请求还都金陵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近几年对迁都回金陵的争论很大,朱见深为此杀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歪歪嘴说:“一群安乐享受之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此话怎说?”那老爷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双手向着北方拱礼道:“不和亲、不赔款、不割地、不纳贡,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这才是我大明的铮铮铁骨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南京去北方,距离也不远。”管家插话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不屑的说:“我大明之外患只可能是北方,而金陵远在南方,一旦生变,何人抵御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大明悍将如云,甲士如雨,蛮族安敢窥视?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摇摇头:“汉高祖当年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,唐玄宗也被胡人叛军赶出了长安,北宋的靖康之耻更是千古之恨。而汉高祖最后的解决方案,则是采纳陈平之计,给单于的阏氏送礼而脱险。唐朝则是借了回纥的精兵才收复长安,而宋高宗则是更为耻辱的向金人称臣进贡。我大明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站起身来:“不和亲、不赔款、不割地、不纳贡,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兴奋地站起身来:“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立国以来,驱除鞑虏,多位先帝一直牵挂着北方。所以,我华夏有朝以来,外患不绝,可最大的外患从来都是来自于北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请移步!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来到了院子,用一根树枝,在地上画了一个图型,大致和大明的国土范围差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图型上,周子轩在北平的位置写上北京二字,又在金陵位置上写上了金陵。同时写上了北边的瓦剌和鞑靼,南边的安南和东边的倭寇,莫卧儿帝国,女真,朝鲜。

        那老爷皱眉用折扇敲打着手心,良久才说道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!对我大明威胁最大的是北方的瓦剌和鞑靼、女真,朝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画了四条北平至四个外敌的直线,又把金陵至四个外敌的直线画出来,说道:“无论是从时间,距离,还是后勤粮草的供应等方面,北平才是最理想的首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后,周子轩回到了客厅中,喝尽了剩下的咖啡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长时间的讲话,让他有些口干舌燥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那老爷和身边的两个人,还蹲在地上,看着周子轩画的地图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着,声音很低,周子轩听不见。

        喝了咖啡,周子轩这才摇摇晃晃的出了客厅,来到了院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听到脚步声后,那老爷转脸说道:“致远,从刚才你的分析中看出,你对大明的九边并不看好,对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不想再去参加科举,所以很轻松的说道:“九边防务就是个筛子,女真或瓦剌和鞑靼入寇只要上万规模,就没啥用处了。这种情况下,我明军只能龟缩城中,周边战场就被对方骑兵所控制。所以说,九边出事是迟早的,最后葬送我大明的也必然是九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蹭的一下,那老爷满脸怒色的站起来,那眼睛瞪着周子轩:“还请明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周子轩悠悠说道:“如果我大明的军制不与时俱进的话,早晚不是瓦剌和鞑靼人对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统一全国后,采纳刘基建议,立军卫法,在全国建立卫所,控扼要害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央设大都督府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改为五军(即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军)都督府,为最高军事机关,掌管全国卫所军籍。

        征讨、镇戍、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。

        遇有战事,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,任命领兵官,发给印信,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。

        战争结束,领兵官缴印于朝,官军各回卫所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、军不私将的制度,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地方,设都指挥使司(简称都司),置指挥使,为地方统兵长官。

        都司之下,在冲要地区的府(含直辖州)、县(州)置卫或设所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,辖5个千户所,共5600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千户所由千户率领,辖10个百户所,共1120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百户所由百户带领,辖2个总旗,共112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总旗辖5个小旗,共50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小旗10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洪武二十六年(1393),定全国都司、卫所,共设都司17个、行都司3个、留守司1个、内外卫329个、守御千户所65个。

        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明朝军队分为京军(亦称京营)和地方军两大部分。

        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,平时宿卫京师,战时为征战的主力。

        洪武初年,京军有48卫。

        成祖迁都北京,京师接近前线,京军多达72卫,并正式成立了五军、三千、神机三大营。

        平时,五军营习营阵,三千营主巡哨,神机营掌火器,战时扈驾随征。以后,京军制度累有更易。此外,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,如锦衣卫和金吾、羽林、虎贲、府军等12卫军,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、腾骧、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。

        地方军包括卫军、边兵和民兵。

        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。

        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,配置于东起鸭绿江、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,史称“九边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民兵是军籍之外、由官府佥点、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,内地称民壮、义勇或弓兵、机兵、快手,西北边地称土兵,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、狼兵等土司兵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外,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、盐兵、僧兵(少林兵、五台兵)等,遇有战争,常被召出征,战争结束仍回原址。

        卫军主要是步军、骑军,东南沿海也置有水师。

        官府曾命福建、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,使水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 卫军的武器装备,不仅刀牌、弓箭、枪弩等冷兵器制作精良,火器已占很大比例,铜铳、铁铳、地雷、各类火炮开始装备部队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央还设立兵仗和军器两局,负责铸造火器。

        各省都司、卫所也遍设杂造局,专管所在卫所的兵器修造。

        明初,卫军主要来自随朱元璋起义的“从征军”、元朝和割据势力投降的“归附军”、因犯罪而被谪发的“恩军”以及抑配民户入伍的“垛集军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垛集”原是军伍缺额时抑配民户补充军伍的一种办法,朝廷颁行《垛集令》后成为卫军的主要徵集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按《垛集令》的规定,民3户为1单位,其中1户称正户,出军丁,其余为贴户,正军死,贴户丁补。

        永乐以后,正户与贴户的壮丁轮流更代为军。

        军民严格分籍。当军之家皆入军籍,称军户,属都督府,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,优免一丁差徭,身份和经济地位都与民户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军户固定承担兵役,父死子继,世代为兵,并随军屯戍,住在指定卫所。

        若军户全家死绝或逃亡,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,称为“勾军”或“清军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曾经的大明兵锋鼎盛,打的草原蛮子屁滚尿流,可不到一百年,那位宠幸王振的明英宗就在土木堡葬送了大明最后的士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此后,大明的兵锋就再也没有大规模的进入过草原。


  (https://www.ddbiqutxt.com/chapter/59294_20629630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iqutxt.com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iqutxt.com